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近悦远来·营城兴业丨“四方共治”激活乡村新动能,靖口村探索文商旅体融合之路
文章来源:邛崃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25 11:47

走进天台山镇靖口村,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装点在农家外墙,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座“永不落幕的摄影展”。

道路两旁,特色民宿与文创空间错落有致;田野之间,山地运动基地与研学营地焕发活力。从灾后重建到产业兴旺,这个曾经偏远的小镇,如今已成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热土。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靖口村正在探索的一种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四方共治”。

从“独角戏”到“交响乐” 四方共治的创新实践

在天台山镇靖口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最核心的突破在于构建了“四方主体联盟”这一创新模式。该模式将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在地村民和社会企业整合成立成都高靖文旅有限公司,实现整村运营。

成都高靖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华回忆道,“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我们探索如何形成合力,实现‘1+1>2’的发展机制。”这一机制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四方协同,构建起全新的乡村治理模式。

靖口村党总支书记高茂娟见证了这一转变:“我们村集体在四方主体公司是股东角色,利用各自资源协同发力。从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到现在主动要求在自家外墙悬挂摄影作品,这种转变来之不易。”这种从怀疑到认同的过程,正是协同治理理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相关人士认为,天府红谷的“四方主体”模式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创新样本,展现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组织社会”有机结合的实践价值。

从“卖资源”到“创价值” 生态营造与产业升级

2017年,天府红谷提出“艺术点亮乡村”理念,标志着发展路径的深刻转型。通过引入摄影、音乐、绘画等艺术资源和新村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创造生态。

“将摄影作为核心IP,是因为摄影能直观反映乡村风貌,适应自媒体时代的高效传播需求。”周国华解释说。如今,在高兴村、靖口村的建筑外墙上,国内外摄影大师的作品与建筑、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构成“永不落幕的摄影展”。第四届天府红谷国际影像大地艺术节暨2025成都国际摄影周·天台山分会场,即将于今年12月揭幕。本次活动以“用影像保护自然”为主题,目前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人才培养体系,正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据高茂娟介绍,他们通过“助力在地村民成长、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引入合伙人及新村民”三大路径培育人才,而这一努力最直接的回报,便是村集体经济在3年内实现了6倍的增长。

全方位的人才战略,使普通村民经过专业培训后,可以担任山地户外运动向导、观光车驾驶员、应急救援队员等角色,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这一实践印证了创意理论和场景理论的价值。通过营造独特的艺术与生活场景,天府红谷实现了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升级,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重塑新生”到“韧性未来”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天府红谷的发展历程,原本是一部韧性建设的实践注脚。

经过12年探索,当地已建立“红色研学+山地运动+民宿联盟+文创农创”四大产业体系。“我们认识到单一企业与产业难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共建多元场景与业态,形成生态化发展格局。”周国华说。

生态化发展体现在企业格局的深刻变化上。“由一个企业的独舞变成了群英共舞。”周国华说,“周边项目的发展弥补了我们产品的不足,形成了客群生态,从而倒逼我们做专做精做优。”

如今,天府红谷的实践启示意义越发明显:通过将数字技术(数字乡村、数字纪念馆)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

从“天府红谷”到“近悦远来” 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当前,邛崃市正高起点谋划天台山片区的未来发展,明确将其定位为引领区域发展的“西翼文旅会客厅”与“龙门山文旅发展引领区”,构建“红色IP+生态IP”双核驱动的强劲引擎。

随着邛芦荥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天台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邛崃的乡村实践正进入新阶段。这些突破不仅是配套的升级,更是邛崃系统打造文旅“金名片”的战略成果。

从天府红谷的“共生逻辑”,到天台山景区、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联动发展,再到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这些成就共同印证了邛崃优越的营商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邛崃明确提出建设“近悦远来”的区域文旅消费中心,通过举办高能级赛事、节会,构建新媒体矩阵,持续讲好邛崃故事,以文商旅体融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记者:王维 杨柳 冯胜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