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火井镇传承数百年的手工挂面,配料只有小麦面粉和水,不加盐不加碱,煮熟后满满的自然麦香味!”11月21日,一林间小院里,返乡创业青年高晓悦手持一把银丝般的火井挂面,用质朴乡音与屏幕前的网友热情互动。

这场常态化直播,正让藏于邛崃山间的传统农特产品加速走向全国。据介绍,自今年3月开启线上直播以来,火井挂面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目前月销稳定在20万至30万元,日均销量达2000斤到3000斤。
“7月是关键转折点,我们找准‘短视频+直播’的营销思路后,销量一下就上去了,相信未来还会越来越好。”高晓悦口中的“破局之道”,是依托抖音、视频号两大平台构建的“内容引流+直播转化”模式。团队通过拍摄挂面制作全过程的短视频积累人气,从小麦筛选、石磨研磨,到熟化、醒面、揉压、上架晾晒等10余道工序,镜头下的手工制作场景,让网友直观感受到传统美食的温度,再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精准流量变现。
火井挂面的“走红”,根基在于百年传承的过硬品质。作为火井镇标志性农特产品,其至今保留原始纯手工制作技艺,原材料选用当地农户种植的小麦,研磨制面时最大程度保留小麦本香,且依托火井镇优质水源和代代相传的制面经验,严控每道工序的柔度与熟度。“我们的挂面煮出来不浑汤,口感水润绵软又带嚼劲,不少成都游客还专程前来购买。”高晓悦说。
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全链条”支持。创业初期,政府免费提供了直播间和办公室,让团队轻装上阵。此外,邛崃市的返乡创业政策还精准解决了资金难题。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让团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打磨和营销创新上。
“邛崃针对返乡创业者推出低息贷款,利息是银行贷款利息的一半;同时,在邛崃市外有务工经历的创业者,返乡经营6个月以上,可申报5000元补贴,正常运营一年以上且吸纳2名以上就业人员,还能再获1万元补贴。”火井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骆晓琴说道。
对于未来,高晓悦和团队有着清晰的发展蓝图,“基于现有销量规模,下一步计划扩大投资,在火井镇建设更大的挂面生产厂,既提升产能又保障品质稳定。”此外,团队还希望带动更多本地青年加入,形成返乡创业合力,并且以火井挂面为核心,联动当地茶叶、山货等农特产品,打造“火井农特产品矩阵”,让更多家乡好物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在邛崃,像高晓悦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正不断涌现。他们带着新营销理念扎根乡村,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让传统农特产品焕发新生机。
邛崃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培育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推动更多“土味好物”变身“网红爆款”,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记者:杨柳 魏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