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眼下正是早稻收割时节,在邛崃各地的田野间,农户们纷纷抢抓时机,采用机械化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走进固驿街道仁寿社区,眼前的稻田接连成片,田里的早稻颗粒饱满,稻香扑鼻,一幅美丽乡村丰收盛景图,在邛崃的田间地头生动铺展。
在种粮户黄亚庆的稻田里,3台收割机正在作业,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断地卷入收割机,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水稻收割按下了“快进键”,虽然天气炎热,但农户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种植户黄亚庆:“自8月中旬起,我们就陆续开始收割水稻。今年种了大概有300亩,然后种的是甬优、2115等品种,今年预计可能每亩能收1400斤。”
固驿街道作为我市主要水稻种植区之一,立足自身农业资源,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目前,水稻种植面积18669.51亩,还建有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以实际行动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基础,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而这只是我市深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在实处,实现粮食丰收,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的一个缩影。邛崃市发展水稻制种,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从8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被认定为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今年4月,邛崃更入选了国家级制种大县。
近年来,邛崃市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抢抓种业发展机遇,按照《成都市 “米袋子” “菜篮子”强基行动方案》(成办发〔2020〕50 号)相关要求,予以一系列政策支持。出台了《邛崃市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等5 项规划;制定了面向相关乡镇、水稻制种企业和制种大户《邛崃市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制种基地可持续发展,引领产业壮大;落实了邛崃市乡村振兴、种业产业、制种补贴、邛州英才计划等政策,对优势企业种业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推广、人才引进等环节予以支持。
立足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优势,以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为重要抓手,我市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形成配套链,集聚科研、生产、企业、服务等要素,打破产业“两头在外”的格局。到2020年,已吸引安徽荃银生物、成都金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种业企业在邛崃开展水稻制种,主要生产品种分别有川优6203、锦城优雅等。
近三年来,全市水稻制种面积常年保持在2.7万亩以上,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达510万公斤以上,繁育品种达31个,基本能满足300-500万亩水稻生产用种需求。
记者:王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