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7,是我市创新开放、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全力融入天府新区、建设现代化精美-邛崃的起步之年。这一年,天邛高速路、天新邛快速路建设方案通过审批,天邛产业园区建设迅速推进;这一年,融捷新能源电池、云南城投超硅、前海国民技术半导体、威高医疗装备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邛崃,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年,以黑茶、黑猪、渔香米为核心的特色产品创建成效初显,“醉美邛崃”产品专柜设立,开启了地区与媒体、企业合作打造具象化“天府文化”地方文化品牌产品的全新模式;这一年,平乐古镇·天台山5A级景区全新开放,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300亩核心区初具规模;全市20个老旧院落旧貌换新颜;邛州绿道建设如火如荼……各级各部门齐心合力,携手并进,“精新智造、精细农业、精品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精致城乡、精彩生活”的宜人民生体系正加快构建,城市嬗变的绚丽图卷正徐徐展开。
嬗变一: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工业经济跑出“加速度”
“我看新闻上天天都是好消息,一会儿这个项目签约,一会儿那个大集团到邛投资,一会儿是这个工厂开工建设,一会儿又是那个产品线正式运行……”邛崃市民胡晓杰虽然在成都上班,但十分关注邛崃发展,他说,过去一年,邛崃工业经济可谓亮点不断。
正如胡晓杰所言,2017年邛崃工业真正跑出了“加速度”。从80亿元的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园项目到投资35亿元的威高医疗装备、投资均为50亿元的云南城投超硅、前海国民技术半导体等新成员新经济相继落户,邛崃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从三棵树四川生态工业园、阿克苏·诺贝尔装饰漆成都邛崃生产基地等17个项目相继投产到立邦高端涂料生产基地等27个项目破土动工,项目促建硕果累累。一年来,新增三棵树涂料等规上企业2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多项经济指标位列成都市第一名,刷新邛崃10多年的历史……
2017,我们被不断刷新的“邛崃速度”所震撼,为工业经济的嬗变所震撼。
一直以来,邛崃相对远离成都中心城区,区位、工业曾是发展的短板。而如今,这两点却转化为邛崃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优势。
时间推移到2016年10月26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新开放、加快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及全力融入天府新区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总基调下,当年12月,我市与天府新区管委会签约共建天邛产业园区,从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政策同享、招商一体、干部交流等方面实现与天府新区有机协同发展。
2017年1月,经成都市批准,羊安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从此进入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快车道,计划通过5—10年努力,将其建成50平方公里现代产业新城。
如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建设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成为发展的一大突破口,也是我市抢抓成都“南拓”机遇作出的重要部署。一年来园区建设全面铺开,重大项目密集落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基地初具雏形。联结天府新区的“一高一快”对外大通道获得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批准,即将动工,将有力促进邛崃区位大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天邛园区在成都市率先推行产业园区市场化用人机制,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对此创新做法作出肯定性批示:“很好,要自觉以生态圈理念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园区,创造有形示范,为全市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嬗变二:现代农业亮点纷呈 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早就听说过邛崃黑猪、邛崃黑茶的大名,但一直没机会去邛崃,现在在家门口的红旗连锁就买到了,真是太巴适了。”近日家住高新区的李婆婆一手拎着刚买到的邛崃黑猪肉,一手拿着给老伴尝鲜的邛崃黑茶从红旗连锁出来,满脸笑容。
2017年6月,我市与成都电视台、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协议,宣布合力打造成都市区县首个地方文化品牌专柜——“醉美邛崃”产品专柜。12月19日,“醉美邛崃”产品专柜正式进驻红旗超市上千家门店同步推出。通过深度挖掘和提炼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邛酒文化、邛茶文化等独具邛崃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挑选邛窑、文君酒、文君茶等极具邛崃文化元素的产品,包装集成“醉美邛崃”产品专柜,集群呈现邛崃文化底蕴、历史故事。
邛崃历来是农业大县,如何嬗变成为农业强市?过去一年,我市加快向高端绿色科技产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传统产业走出了新路。
“按照传统种殖模式,每亩大概有1300元收入。稻田养鱼,扣除鱼苗、租金以及人工费等养殖成本外,每亩收益达到6200余元。”牟礼镇农户杨林均为稻田综合种养算了一笔账,“与过去相比,每亩增加了4900元。”
稻田综合种养,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探索,也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尝试。去年我市积极推进“稳粮增收、以渔促稻、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产业化新模式,取得了一地多用、一水多收、节本增效、绿色协调发展的显著成绩。其中,渔香米品牌也是稻田综合种养的一大重要成果。
2017年,邛崃现代农业品牌建设快速发展。引入互联网+,拥有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获列四川十大名茶,邛崃黑茶品牌迅速崛起;随着黑猪产业链的形成,邛崃黑猪产业蓬勃发展;一套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农业溯源体系“农眼”设备走进田间地头,邛崃农业生产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过去一年,我市都市现代农业成效显著,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区纳入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园区),省、成都市编办特批设立全省唯一的都市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获批省级第一批示范基地;我市成功获批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一个个示范区、示范基地,一个个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市乡村振兴新引擎。
嬗变三:精品文旅活力无限 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
2月5日,邛崃文君窑柴烧点火仪式在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园举行,千年窑火点燃,邛窑焕发新生。
2017年,邛窑遗址公园、国家级天府文化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省油灯、窑包等词汇频频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中,而省油灯亮相成都国际诗歌周,百余诗人进邛窑等活动更是“一不小心”就在朋友圈引发热议和转发,邛窑再次成为邛崃的又一特色名片。
时间推移到1月12日,市政府与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云南城投集团将投资100亿元在邛崃打造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项目依托邛窑遗址,首期重点打造集文博会展、文创工坊、文创酒店、文创街区为一体的市民文化公园和文博文创产业示范区,将实施宜居水岸、环城绿道等环境提升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文创街区等城市功能配套,建成高标准的市民文化公园和文博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西部文创中心新高地、世界文化名城新支撑。
邛窑一醒惊天下。一年来,天府文化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除此之外,其他文旅产业也亮点不断,优势进一步凸显:累计完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50个子项目建设,平乐古镇·天台山通过国家旅游局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资源评审。平乐古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天台山镇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入选首批“四川省森林小镇”。我市与德阳、阿坝等地组建大九寨环线旅游黄金走廊区域联盟,获评“四川省旅游强县”邛崃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强县……“小而精、小而美”的“精品文旅”之路正推动着文旅相融、城旅相融、产旅相融。
嬗变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迈出共建共享“新步伐”
2月5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历经108天,皮革小区棚户区改造签约率达到了100%,小区群众终于实现了18年来的安居梦,287户居民自发组织茶话会,庆祝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作为我市最脏最乱、环境最差、民意关注度最高、启动最困难,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最牵肠挂肚的棚户区,皮革小区终于“凤凰磐涅”。
皮革小区是我市2017年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市加快实施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数百棚户区家庭“出棚进楼”,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回翻邛崃2017年民生账本,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这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7万元和1.87万元,群众腰包越来越鼓;十方堂南河路、北郊路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城市大环线初具雏形;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建成成都首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完成6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城乡社会保险实现普遍参保;扶贫攻坚高标准开展,18个相对贫困村、1533户相对贫困户全面脱贫……
从“衣食住行”的市民账本,到建设“精美-邛崃”的城市账本,记录着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记录着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民生改善上来,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做法。2017年,市级财政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
一年来,民生工程持续开展,民生保障不断完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交到市民手中。
这一年,棚户区改造累计签约700多户,提前开展的7个城中村改造涉及3300户是2016年的7.9倍,城市立体绿化、全域增绿工程持续推进,整治背街小巷39条,改造老旧院落20个,羊安产业新城建设大力推进,邛崃城市品质不断提高。街道更整洁了、管理更有序了,背街小巷文化氛围越发浓厚了,城区更漂亮了。
这一年,从北郊路到十方堂南河路,从南环路改造到自行车高速建设,从日常道路养护、公共交通优化,再到正如火如荼建设的“三绕”邛崃段、成蒲铁路邛崃站,邛崃交通发展一日千里,节节高升。
这一年,邛崃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持续增加。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获批全国第二批返乡创业试点,城镇新增就业827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2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至2.86%。
这一年,全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状况,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8天,同比增长36天,邛崃空气质量指数位列成都市前3。“邛崃蓝”成为城市靓丽的绿色名片。
这一年,我市投资6亿元实施73个特色镇项目,新建幸福美丽新村88个,成功创建56个省级“四好村”,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这一年,我市民生事业着重补短板破难题,对准突出矛盾,亮出硬招实招,启动规划大会战、城建攻坚大会战,实施增绿添景、“厕所革命”等一批项目工程,努力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这一年,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市民更有获得感。投入1300多万元实施南街小学扩建工程,投入500万元实施学校校舍维修工程,培育“新优质学校”9所。建成2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群体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妇幼保健院二期完成主体施工,市中医院创建二甲中医院评审达标。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省级专家“下沉”,邛崃市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2017年邛崃迈出了共建共享新步伐。
盘点这一年,人们各有收获:“脱贫了”“涨工资了”“搬新房了”“开公司了”“在城里落户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汇成了一幅多彩斑斓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