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基地。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新区现代化产业新城、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高品质绿色和谐生活城市。2035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的未来人居示范城市,弘扬天府文化的国家文化名城。沿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未来,邛崃将迎来哪些嬗变,“邛崃嬗变”又将为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构建四大产业生态圈 建成天府新区现代化产业新城
邛崃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包含发展定位、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城市规模、产业体系与生态圈构建、生态建设等。通过修编,邛崃将规划形成“两极一轴、三区十一镇多点”的市域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实现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特色化发展,努力构建邛崃新的经济地理发展格局。
重塑经济地理,为的是融入成都发展大局!在邛崃提出的三大战略定位中,“天府新区现代化产业新城”放在首位,正是与“产业体系与生态圈构建”的考量密不可分。
按照规划,我市将依托绿色食品和优质白酒、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新材料、医疗装备智能制造、文化旅游与都市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站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高度看邛崃,找准发展坐标定位,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全力融入天府新区,链接成都开放式产业生态圈。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天邛产业园、绿色食品医药产业园、文创文旅、高端种业”四大产业生态圈。
而对于作为城市“双极核”之一的羊安现代产业新城,邛崃从产城融合的角度也进行了重点规划。羊安新城的规划定位为“天府新区产业发展和成果转化基地、未来人居示范城市”;凸显山水交融共生和川西平原农耕文化底蕴,承载成都大都市区双创经济和天府新区产业及城市功能外溢,将全力打造诗酒田林河畔的川西田园新城、成都西南产业集聚的新兴增长极和天府西翼的未来人居功能示范区。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以交通提升城市经济地理。为改善东西向交通瓶颈,邛崃规划构建“三轨、四高、五快”的市域外联交通格局,着力强化“一高、一快、两轨”的东部对外交通系统(一高:天邛高速路;一快:天新邛快速路;两轨:轨道12号线、成甘园区货运铁路专线),积极融入天府新区半小时交通圈,进入成都“蓉欧+”大交通体系,从而将区位地理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地理优势。
彰显历史人文 建成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邛窑文化和邛酒文化为代表的邛崃文化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在三大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其载体和依托正是临邛古城、国家邛窑大遗址考古公园和平乐-天台山精品文旅区。
邛崃城市总规提出,一是保护好城市文脉,让历史古迹活起来,传承好、弘扬好天府文化。邛崃古城是省内古城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古城肌理、街巷空间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完善老城的城市功能,传承天府文化,展现环境优美、尺度宜人、文化富集的古城风貌;挖掘街巷文化,植入现代生活业态,为街巷增绿添景,使古城的老街、小巷、院落焕发活力。展现临邛古城的街巷韵律,传承和彰显巴蜀古城魅力。
二是以国家邛窑大遗址考古公园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博文创产业,建设国家级天府文化成都临邛文博文创示范区。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以发扬邛窑文化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彰显“国家级邛窑大遗址考古公园”历史人文魅力,增加城市“绿心、文核”。
三是以平乐古镇·天台山精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构建集高山玩水、康养度假、山地运动、文化创意于一体,多元融合发展的精品文旅生态圈,实现区域产村景区一体化发展。
“建设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邛崃的使命和担当,邛崃将规划建设为成都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建成高品质绿色和谐生活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邛崃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成都西部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与措施?
据介绍,坚持生态优先,全域绿色发展,邛崃重点划定了市域生态建设的“三线两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增长边界线、市域三级以上河流与城市水系保护蓝线、西部山丘区生态涵养保育区、农业生态区。
按照“建设成为高品质绿色和谐生活城市”的规划定位,邛崃结合乡村振兴,坚持全域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也做足了文章。
按规划,中心城区将建成绿色高效、魅力宜居、产城一体的生活城市,形成“一带一绿两心两轴六区”的城市结构。
在城市设计上,严控建设总量和开发强度,加强城市轴线、观山视廊及通风廊道的规划管控,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古今交融、别具韵味的城市形态;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秩序,呈现“雅韵花城、水润临邛”美丽城市画卷。在城市服务体系上,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规划形成“城市-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圈。通过增加城市公园、绿化带、街头绿地、小游园等规划布局,为城市增绿添景,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生态宜居花园城市。
建好城市,不忘乡村。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化旅游、文博创意、都市农业、特色镇村等发展策略,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坚持差异化举措,建设特色镇村。在打造魅力特色镇中,以丝路山水文化为主线,多元文化包容的态度,重点打造11个特色镇;在培植田园综合体中,重点打造以平乐镇关帝村、桑园镇黑虎村、固驿镇黑石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和川西林盘社区。
为将城市规划蓝图变为发展现实,制订5年行动计划,以项目推动发展,真正把邛崃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城市特质的成都市郊区新城,成为成都“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网络化城市体系的重要支撑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