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邛崃市基于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的供水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数字孪生典型案例”,成为全国30个入选案例之一,也是成都市唯一入选的区县。这一成果标志着邛崃市在农村供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邛崃市持续提升建设成都市域副中心的供水要素服务保障水平,以项目为载体统筹提升供水品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逐年提高,由2020年的85%提升至2025年的97.6%,位列成都县市新城第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构建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实施邛崃市天台山大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新建8万m³/d水厂一座,输水管63.5公里。项目已开工建设,分两期实施。建成后,将联动卧龙水厂、城市水厂,形成市域三大水厂保供的供水格局,进一步提升全市城乡供水质效。
实施邛崃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升级改造卧龙、南宝水厂,新建和改造供水主管网约200公里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分三期实施,已完成66%形象进度。完工后,将进一步填补农村供水管网空白区域,切实解决远离城镇区域散居群众稳定品质供水问题。
持续推动供水漏损下降
在临邛城乡供水片区,持续通过管网改造加管理升级,逐步构建起“检漏-维修-评价”全流程追溯机制,供区内漏损率由2017年的25.26%降至2024年的5.87%,每天减少漏损量约1万立方米,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标准要求为9%以下)。
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改造市政供水管网3.835公里,更换老旧小区庭院管网28.93公里,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供区将进一步降低管网漏损、提升供水质效。

打造数智供水应用场景
推动临邛城乡供水片区打造“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供水应用场景示范,建成数字孪生水厂一座,配套174个智能化管网感知设备、501个智能消火栓等设施,构建起“源-厂-站-网-户”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加药、自动探漏、一键派单等功能,全流程智能管控城乡供水。
今年4月,邛崃市强化信息化与管理手段管控供水漏损成效明显,入选省水利厅全省十大节水典型案例。
近日又传来喜报,经过严格评审和筛选,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公布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30个典型案例,四川省仅2例、成都市1例(邛崃)。
下一步,邛崃市将继续聚焦供水领域民生实事,统筹实施新建管网延伸和老旧管网改造,2030年前实现市域供水主管网全覆盖,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邛崃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