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成都日报》关注成都首个村级文联——夹关镇熊营村文联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1 10:14

4月9日,成都日报以《成都首个村级文联的文艺能人》为题,对成都首个村级文联——夹关镇熊营村文联的文艺能人传承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报道。

“琴棋书画唐明清,千载夹门多仕人。今有乡贤同协力,传家耕读习武文。”邛崃市熊营村村民高涛在熊营村文联成立之日,挥笔而就一首贺诗。今年3月19日,成都市首个村级文联在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挂牌成立,截至目前,熊营村文联已吸纳会员152人。

传承乡土文化,村里也有了“文联”,从“文艺分子”到“文联一分子”,村民兴奋地告诉记者,“文联的成立为村里的文艺建设带来了新气象。”

高明红 即兴来了一段川剧高腔

4月5日,从熊营村的一个农家乐里传出热闹的讨论声,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党支部副书记、文联主席高明红召集了20多位文联会员,一同为一个多月后的民俗文化节出谋划策。“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夹关镇都会隆重举办民俗文化节,当天不仅会有舞龙灯、舞狮、踩高跷、马马灯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还有抢红鸭的重头戏。”高明红笑着说,今年的民俗文化节,由刚成立的熊营村文联牵头组织举办,“有压力也是动力,我们一定要把文化节办好,办热闹。”

高明红是土生土长的熊营村人,从小在川剧五腔之音的浸润下成长。“我的姐姐是一名川剧演员,小时候,只要姐姐出去演出,我就会求着姐姐带我去看表演。”川剧对于熊营村人的吸引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的川剧爱好者就组建了“文川剧团”,与“马马灯”并为熊营村两朵文化奇葩。剧团成员不仅在村里自娱自乐,还时常到蒲江、名山等周边演出,很受群众欢迎。如今,文川剧团成了熊营村文化队,继续在基层文艺事业上发光发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每到过年,村里便热闹极了,大家都拿着马马灯挨家挨户地去拜年。当走完最后一户人家时,所有人会一起表演一个节目,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来上两句川剧。”高明红说,当时年纪小,虽然听不懂大人们在唱什么,但川剧的腔调就刻在脑子里了。聊起川剧,高明红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兴起时,他又随口哼唱起川剧高腔《柳荫记》里的一段“远山含笑,春水绿波映小桥……”讲述梁祝爱情故事的《柳荫记》是川剧代表作之一,也是高明红最喜欢的一部川剧,20世纪50年代,《柳荫记》曾被改编成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被多个戏种学习借鉴。“我们会沿袭剧团优良的传统,通过文联的力量整合资源,帮助剧团提高业务水平,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持续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高明红说。

熊波 面向田野动情诵读

熊营村现有村民2500余人,但大家心中的“文艺能人”就有上百人。村里文学创作、戏曲曲艺、唱歌跳舞、书画摄影都不乏擅长者。

每年元旦、春节、国庆以及夹关镇传统庙会,熊营村文化队都会自编自导自演各类文艺节目。村里还自主开办了“碓溪耕读”微信公众号,上线三年来已经推送近200期,全是村里“地方作家”们的诗歌、散文等作品。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4月初的清晨,当微亮的光在天际间渐变,大地被铺上了一片金黄,村民熊波面向一望无际的田野,动情朗诵着这首出自《红楼梦》的诗,“我特别喜欢《红楼梦》中的这些诗词,写得特别美。”这些年来,熊波把《红楼梦》反反复复读了多遍,她说,“把书上的文字读出来,让我感觉走进了书中,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熊波平时以种茶、采茶为生。“我特别喜欢《朗读者》这个节目,总是能把我迅速代入进去,还能学习到专业主持人是如何朗读的。”尽管对朗读十分热爱,但遗憾的是,熊波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朗读是一件可以让人感到愉悦的事。”熊波说,在村里还有许多和她一样喜欢朗读的人,他们都在渴望着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朗读不仅需要热烈的情感,更需要在技巧上掌握专业方法。”熊波说,“希望将来有更多朗读名家、专业的朗读组织来到熊营村,为村里的朗读爱好者们带来专业的指导,同时也希望文联开设系统化的朗读培训课程,以此来促进我们朗读能力的提高。”

熊继会 解锁“说唱”新技能

春日午后,暖阳正好,村民熊继会坐在田野间拉着二胡,一声声婉转悠扬的二胡琴声在习习微风中四处飘扬。从中国传统乐器二胡、锣鼓,到西洋乐器小提琴、萨克斯,再到灯舞、文学、摄影……熊继会可谓爱好广泛。熊继会是一位生长在田野间,质朴无华的农民大伯,如今已迈入花甲之年。“农民的手不止可以拿锄头。”在田间的常年劳作,让熊继会的手上长满了粗糙的老茧和沧桑的纹路,但通过这双手,同样可以流淌出美妙的音符和动人的旋律,传达出或悠扬、或轻快、或欢乐、或舒缓的细腻情绪。

十六七岁时,熊继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报名参加了邛崃市文化馆为群众开设的文化惠民课程。“我第一时间就去报了名,生怕晚了就没有名额了。”那次培训让熊继会至今难忘——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学习了小提琴,“培训之后,我对各种乐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间,熊继会陆陆续续开发出了自己的多种艺术潜能。

不久前,为了庆祝熊营村文联成立,村里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熊继会和10名村民共同表演的《六个老头庆丰收》节目,引发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一位60岁的农民老伯在台上表演说唱,这放在哪里都是一件“稀奇事儿”。“这个节目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星期,大家干完活儿晚上就聚在一起排练。”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表演说唱,熊继会说,“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尝试各种文艺形式,说唱在年轻人中很流行,所以我也想挑战一下。最开始找节奏、说歌词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练习多了之后就熟悉了。”作为村里知名的“文艺爱好者”,熊继会经常在一些演出中表演节目,“在舞台上我看到下面观众的笑脸,听到他们送给我的掌声,我感到很快乐——自己的表演可以被认可,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尤为重要

为什么筹建村级文联?高明红谈到筹建文联的初衷颇为感慨,他说,“时代在发展,文艺也在发展,古老的乡土文化已经无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急需一个平台对乡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村级文联,就是这个平台。

对于乡土文化而言,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据高明红介绍,接下来,熊营村文联将利用寒暑假期为村里的孩子们开设书法、音乐、美术、打铜器、耍马马灯等培训课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本村文化。“另外,还将持续巩固和壮大文艺队伍,提高创作水平;壮大本村马马灯队伍,开展马马灯的申遗工作。”

目前,成都正在全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在这过程中,乡村文化振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成都,有成百上千个“熊营村”,它们承载的文化底蕴亟待挖掘。高明红表示,希望通过熊营村成立村级文联的实践,可以为成都市其他乡村提供经验做法,推动更多村级文联成立,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贡献乡村文艺力量。

来源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