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时节,也是我国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九月的成都平原,五谷飘香、秋收正忙。端牢“中国饭碗”,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制种大县—邛崃再迎丰收年。
致敬耕耘,收获礼赞。眼下,“天府粮仓”——邛崃的40多万亩秋粮陆续归仓,一曲曲大地欢歌正在唱响。
农户喜迎丰收季
位于羊安街道牟礼社区的开元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开着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装卸、颗粒归仓,成为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000余亩水稻快要收完了,预计亩产比去年增长约20公斤。”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合作社理事长黄祥的脸上绽放着笑意。从2017年合作社成立,已连续六年亩均产量稳定在600公斤以上。
黄祥这两天心情十分舒畅。就在9月21日,省委省政府表彰四川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黄祥名列其中。“土地好,品种好,管理好,肯定就能丰收。”对于粮食规模化种植,黄祥充满信心。
距牟礼社区约10公里的固驿街道仁寿社区也是“丰景这边独好”。数台收割机正在作业,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株株水稻源源不断地卷入收割机,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种粮大户黄亚庆眼见自己的300亩水稻即将收割完毕,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种植的品种叫‘甬优’,产量很不错,每亩接近700公斤。”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邛崃是“天府粮仓”建设的重点区域,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8万亩。
今年8月,成都市印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将力争通过3年时间,提升建设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邛崃市的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邛崃加大水稻绿色高效发展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优质品种比例达到90%以上,有力提升了种粮积极性和粮食产量水平。
良田良法夺高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这些年,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聚力打造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完善、生态良好、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刚获得全省农业“丰收奖”先进集体的高埂街道,是邛崃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埂街道火星村,稻穗低垂、颗粒饱满,一望无际的稻田微风拂过,泛起金色波光。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不久前,在这里举行的全首次百亩规模连片实产验收显示,平均亩产达708.8公斤。“尽管遇到高温,但今年收成比去年还高。”现场测产组宣读完数据后,种粮大户黄光伦笑容满面。
从事土地规模化经营近12年的黄光伦有“先天优势”:承包的土地,便位于邛崃市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粮油产业示范园核心区。“水利设施好,田块大易耕种。”从2015年正式建成高标准农田以来,黄光伦就在心里算明白了一本账:耕地生产能力提升了,农机全覆盖使用又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七八年前,这片田的平均亩产500公斤左右,现在超过600公斤!”
近年来,邛崃严格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严守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同时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和高效节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目前已建成35.5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大大地提高了耕地水平。
机械作业效益高
固驿街道花园村56岁的农民周家林早已尝到种粮甜头,在规模化种植道路上越走越有劲头。最近几年,他又陆续投入几百万元,用于购置大型拖拉机、运输机、收割机、插秧机,配备烘干机。还建造了约3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仓储,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约了成本。“以往全是人工,比如说在十年前,机械化只占了50%,在十年后的今天,机械化可以占到95%,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周家林说。
今年,位于高埂街道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基地,顺利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仅插秧环节即可提高工效10倍以上,而且1亩可节省300至500元成本。”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副教授梁越洋说。
围绕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邛崃创新农机综合服务机制,大力开展水稻机插育秧、机械化插秧、沼粪异地还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稻谷烘干作业等服务,提升粮食机械化作业水平,带动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
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0%,邛崃也成为国家级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四川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新农人”唱响“致富经”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无数心怀梦想、热爱乡土的返乡青年、乡村本土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他们以丰富的知识、活跃的头脑、埋头实干的精神扎根土地,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为乡村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动能,在乡村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职业理想。
作为一名“80后”,黄祥原本在成都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他心中始终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当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各种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他意识到“家乡农业亟需振兴,未来乡村大有可为”。于是毅然辞职,回到家乡,一头扎入农业,于2006年开始从事粮油作物及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成为一名“新农人”。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成效突出。于2020年被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评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他还先后获得邛崃市开拓奋进青春榜样、成都市优秀职业经理人、第三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十大强基新农人及第四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等诸多荣誉,还于2022年被评为四川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新农人”唱响“致富经”。与全市332个种粮大户一样,黄祥、黄光伦、周家林等与邛崃广袤田野的故事,是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人才扎根土地,结出的硕果是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这是所有人期待的美好图景。
助力种业翻身仗
土地是“根”,良种是“魂”。九月的天府现代种业园,秋光正好,生机勃勃,随处可见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的景象。
不久前,在园区1240亩的种植基地内,一场品种“选秀”大赛正如火如荼展开。12位来自科研院所、种业管理机构、协会和企业的行业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穿梭在477个水稻和216个玉米田间。一边观察这些品种的长势和抗性,一边记录下各品种的得分,时不时剥开品尝,只为选出本次大会的优质“精品”。“本次参评的品种整体水平较高,特别是今年抽穗期遇到高温,对部分品种造成影响,但这正是展示评价品种耐高温的好机会。其中有些品种表现非常好,特别是那些被推荐的品种,从米质、产量和耐高温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四川荣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平说。
作为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沃土和摇篮,天府现代种业园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起了“品种—产品”全链条延伸体系,建成了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种业基地3.5万亩,邛崃制种面积和制种量居成都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府现代种业园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抢救性收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如今,许多种业专家和企业选择到这里扎根,荣稻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种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作为水稻制种大县,邛崃水稻制种基地达2.8万亩,年产杂交水稻种子480万公斤,制种面积居成都市第一位,占成都市制种面积50%以上。
省种子协会秘书长刘勇说,“邛崃市制种集中程度高、职业农民新型组织多,是未来制种模式的标杆。”
如今,国家级种业园—天府现代种业园正从农业实际和种业规律出发,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产能更高更稳、效益更好更优、环境更绿更美。下一步邛崃将围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紧扣粮食安全大主线,坚持稳粮保供基础支撑和效益增长发展引领并重,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种业振兴增长极、引领西南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和“天府粮仓”现代粮油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全面呈现“种灵育秀、精耕细作、美田弥望、五谷丰登”的“天府粮仓”邛崃图景。
记者: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