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三伏天”时,到医院贴“三伏贴”的病人开始扎堆。记者近日走近市医疗中心医院中医科住院部,阵阵药香扑面而来,科室主任王林正忙于制作“三伏贴”。当天是贴“第三贴”的日子,“三伏贴”诊疗室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
“孩子冬天容易发支气管炎,听说‘三伏贴’治疗这个病效果好。”市民张阿姨说,入伏后,她就带着孙子来贴“三伏贴”,刚开始她不大相信“三伏贴”的神奇疗效,后来听了王林的一番讲解后,张阿姨打消了疑虑。“以前每到夏天,一吹空调我的膝盖就痛,在网上买过‘三伏贴’来自己贴,但效果不大。”市民李先生听朋友介绍后决定到中医科试一试,没想到贴了3次后,就没再痛过。
“冬病夏治,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春夏养阳’以及‘治未病’的思想。”王林说,三伏期间,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可以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除了在“三伏贴”上下功夫,中医科还推出了“中药蒸汽浴治疗”、“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中药封包治疗”、“深部热疗治疗”等创新特色疗法。
“中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王林认为,发展创新固然重要,但中医的“根”不能丢。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并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看中医就只能喝中药、拔罐、扎针灸,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知。”王林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也在与时俱进,进行不断创新。拿“中药封包治疗”来说,这一方法就是将中药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远红外线、磁场的共同作用,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行气止痛等作用。“对于局部治疗,这种方法比喝中药疗效好。”
为了使中药发挥最大疗效,中医科还使用“中药蒸汽浴治疗”、“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等特色手段进行治疗。
据王林介绍,“中药全身蒸汽浴治疗”是通过专业蒸汽舱的热作用使皮肤毛孔打开,加速皮肤组织内部新陈代谢,从而使皮肤深层的病毒,细菌排出体外,使中药离子通过毛孔进入体内病灶达到治疗目的。“该疗法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在减少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同时,使中药药效发挥到最佳。”
据悉,目前市医疗中心医院中医科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男科)、中医妇科、针灸科4个专业,包括中医门诊和中医住院病区,有医护人员共计20人,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成都市名中医1名。
据介绍,中医外科(男科)正在申报成都市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科也在积极准备邛崃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工作。接下来,中医科将发展更多的特色专科和特色疗法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同时引进更多的专科人员和医疗设备,壮大中医科的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诊疗水平,“更好地为邛崃老百姓服务”。
关于“热射病” 你应该知道这些
入伏之后,高温天气气势汹汹。近日,记者从市医疗中心医院ICU了解到,热射病患者增加,多名患者甚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医治无效死亡。什么是“热射病”?如何进行防治?针对这些问题,ICU医务人员给出相应解答。
问:什么是“热射病”?
答:“热射病”通俗来讲就是中暑,最严重时致死率高达90%以上。
问:导致“热射病”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对高热环境不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易发因素包括:①环境温度过高。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问:“热射病”的症状有哪些?
答: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临床表现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1.劳力性热射病。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健康的年轻人,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疾病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问:如何防治“热射病”?
答:针对热射病患者的高热,可采取以下措施:
1.体外降温: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给与患者冰毯冰帽治疗,注意监测体温以免过低。
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出现早期症状时要及时撤离高温现场。避免在高温、通风不良的地方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适当进食含盐饮料来补充水和电解质。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
记者 侯梦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