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高埂街道:双核驱动擘画“天府粮仓”新图景
文章来源:邛崃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5-22 13:20

五月的高埂街道,正演绎着现代农业的变革乐章。金黄麦浪与智能化育秧车间交相辉映,两座现代化地标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与共富村粮油生产服务中心,如同双核引擎轰鸣运转,勾勒出“天府粮仓”建设的新时代坐标。

人才孵化 筑造乡村振兴“智慧大脑”

5月20日,记者走进“天府粮仓”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基地施工现场,只见塔吊长臂挥舞,工人们紧张作业,两栋主体建筑已轮廓初现,即将从图纸迈向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战阵地”。

施工负责人万于田表示,项目自今年2月启动,已完成65%工程量,预计7月31日竣工验收,“当前正进行主体验收准备,下周将启动室内精装工程。”

该基地聚焦“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文旅共生”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构建起“人才孵化-产业升级-文旅振兴”的闭环生态。据高埂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泽民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本土培育300名的农业技术骨干,通过“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机制,破解传统农业人才断层难题。

科技赋农 打造智慧育秧“中枢”

站在田埂上远眺,即将竣工的孵化基地与连片麦田构成一幅“农教结合、产村相融”的美好图景。而与孵化基地隔田相望的共富村粮油生产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是高埂街道“藏粮于技”的另一张王牌。

该项目占地约6.7亩,总投资1560万元,布局育秧、暗化、浸种、堆土、秧盘堆放五大区,新建约4000平方米的现代育秧中心。采用“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公司”运营模式,引入成都市智助丰公司打造数字化水稻育秧生产线。

“该项目去年10月开建,今年3月完工。”街道办副主任汪艳介绍说,采用二段式育秧、条播育秧等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运营,育秧效率提升10%-15%、亩产增长5%-10%。中心年服务能力达3万亩,预计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

双核共振 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

人才孵化基地输送新型职业农民,育秧中心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两大项目将形成“智力供给-技术转化”的协同体系。据介绍,高埂街道在建的9个项目将集成电商运营、农事研学等功能,为种植业主降本增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从“人力种田”到“智力兴农”,从“分散经营”到“链条发展”,高埂街道以“人才孵化基地”筑巢引凤、以“现代育秧中心”科技赋能,正书写着“天府粮仓”的新时代注脚。

记者:赵丹阳 王生荣 冯胜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