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是《选择一座对的城市》,这也代表了我自身的经历和感想……”在“2018蓉漂人才荟——走进中南大学”推介会现场,湖南籍“邛漂”沈贤元走上主讲台,为大家分享了他在成都、在邛崃成长的点点滴滴。
沈贤元是土生土长的湖南浏阳人,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又远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2014年从北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毕业后作为选调生来到成都工作,2015到邛崃市宝林镇任党委副书记、镇长至今。“我人生的前30年,一直在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最终选择定居成都,我的亲人在成都,我的事业在邛崃,4年过去了,我为当初这个选择感到庆幸和自豪。”
沈贤元只是大多数邛漂的一个缩影。通过多种人才新政,邛崃成了人才新高地,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邛发展,来邛生活,“邛漂”成为一种新时尚。
引才育才 与人才一起共同成长
在邛的3年,沈贤元见证了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的横空出世,也见证了成蒲铁路从无到有。他感慨邛崃这座建城2300多年的古城,给了他一个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组织部每年都会到乡镇考察我,派我参加年轻干部培养,这种关心对蓉漂来说是沉甸甸的,我实现了稳步成长,今年我亲手主导的项目做起来了,上个月我们刚刚为宝林500多户农户分了新房子,邛崃的未来有无限精彩,跟我一起到邛崃,这里必将许你一个美好未来。”沈贤元向家乡的学弟学妹们发出了来邛号召,慷慨激昂的演讲让现场学子备受振奋鼓舞。
近年来,邛崃坚持聚才用之,汇集人才成区域发展“原动力”,不断创新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了“蓉漂·崃创荟”人才引进品牌,面向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协同打造人才发展共同体。在产业园区通过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薪酬制、项目绩效制等工作机制,探索形成新的人才引进模式。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设立30个人才专项编制,专项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特需人才。
截至目前,我市共开展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引进急需紧缺高素质人才工作7个批次,共计引进113名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急需紧缺高素质青年人才,尤其2016年起,加大引进力度,采用直接到高校开展“面对面”选聘的方式,两年共计引进78人。引进人才的质量也不断优化,主要来自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
在引进人才使用和培育上,积极创新思路、搭建平台,采取“项目+人才”“岗位+人才”模式,为其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平台,按照人岗相适原则,引进人才广泛分布于邛崃市综合部门、经济服务部门、社会服务部门等30多个单位,多数已成为单位业务骨干,目前已有2人成长为副局级领导干部,19人成长为科级干部。
同时,为落实成都市对邛崃市“重才不护短,树立从严从实新标杆,加强引进人才复合型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既有专业素养又有政治素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的要求,我市建立了“崃岭菁苗”高素质青年人才俱乐部,作为加强引进人才复合型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党委引导、引进人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全面加强引进人才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下一步,还将研究制定《邛崃市引进人才管理、培养、使用办法》,不断加强引进人才的复合型培养。
“周末磁场” 引来高精尖紧缺人才
本次走进中南大学推介会上,不少企事业单位,都列出了对高学历、高精尖人才的引进需求。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邛崃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为了破解“引才少、用才慢、留才难”的人才困局,今年我市积极探索出一条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低成本、高效能激发人才效能的路径,即:为引进才智而搭建的高位高效事业发展平台——“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引智计划。
“周末磁场”,是在不改变人才户(国)籍、身份、社保、劳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柔性吸引一批海内外专家人才(团队),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该计划主要是从精准定位才智需求、多元拓展才智来源、弹性发挥才智能效、个性定制才智服务、扶持激励才智发展等5项机制入手,致力建全一套能够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低成本、高效能激发人才效能的模式,努力为引进才智搭建高位高效的事业发展平台,优化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错峰式营造对高端人才智力的磁场吸附效应。
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引智计划已成功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在文创领域引进了国际陶艺大师、韩国圆光大学郑东熏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清;在健康产业领域引进了心血管内科一级专家周晓芳;在智能制造领域引进了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伟英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智能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宏力教授等人才团队;在绿色食品领域引进了世界领先的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专家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岩教授,四川大学白酒学院院长张文学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等专家团队。目前,建立了弛阳农业博士工作站、同济大学·川力股份技术研发中心等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高智载体10余家,合作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及企业50余家,为邛崃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同时,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我市实施“邛州英才计划”,引进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对入选“蓉漂计划”及以上层次的专家人才和团队,直接纳入“邛州英才”管理,按照上级资助标准进行1:1匹配,对评审认定的个人和团队,根据不同层次给予10万元至120万元资助;同时,设立“伯乐奖”,对成功引进人才的企业和第三方力量,按照不同级别给予5万元至100万元的资助;设立“育才奖”,鼓励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育,按照学历提升、职称提升、培训资助、获奖资助、载体资助、入围资助等6个类别,分别给予5千元至50万元资助。
“凤兮归崃” 吸引邛崃籍在外人才
活动现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08级的学生徐威回到母校,推介自己的家乡邛崃,并以学长和邛崃人双重身份向学弟学妹发出了到邛崃发展的邀请。2015年硕士毕业后,徐威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四川邛崃,是成都旅游胜地,我单位设计的川藏铁路成蒲段贯穿全境,今年底即将通车,发展潜力巨大、生活舒适、产业布局完善、政策优越,希望可以与你们一起相约成都,相约邛崃。”
为进一步挖掘和用好邛崃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资源,拓展邛崃市招商引资和引智引才的新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邛崃城市发展。今年春节前夕,我市举行了“凤兮归崃·欢迎回家”—“让您的见识,成为家乡最美的共识”新春茶话会,热忱迎接在全国各地拼搏的邛崃籍优秀人才回乡团圆,向大家介绍邛崃发展的现状和奋进方向,同时听取邛崃籍人才对家乡发展的真知灼见,共同为“精美邛崃”谋划美好的明天。
据悉,目前我市已着手建设“凤兮归崃”邛崃籍人才联系平台。通过大数据收集整理,分类别、分领域、分层次建立邛崃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数据库。定期向邛崃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通报邛崃市发展情况,发布邛崃市产业、人才等需求信息,全面介绍邛崃市双创环境和人才扶持政策,吸引邛崃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带着项目、先进技术返乡创业,并面向邛崃籍在外发展优秀人才聘请“凤凰崃栖”引才大使。
记者 王亚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