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7-30 11:57

夏日雨后,风过河面吹起层层涟漪,青葱翠嫩的绿植跳动着晶莹的水珠,娇艳欲滴的花儿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运动公园内活跃着年轻人矫健的身姿,健身绿道上,老人带着小孩享受着天伦之乐……邛崃南河岸边的临邛文博创意示范园、河滨公园已成为市民休憩、娱乐、锻炼的好去处。这两个公园的打造,正是邛崃城市空间与公园形态有机融合的有效探索。把成都楼宇住宅与绿地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运动、娱乐、游览、艺术等多种都市功能。

一直以来,邛崃持续践行着对“生态”与“绿色”的理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和成都市委部署要求,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邛崃市委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路径:用1-2年时间推动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用3-5年时间基本形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雏形,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未来,邛崃将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展现“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美丽城乡形态。

 

 

为何要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发展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公园城市的指示,是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大历史观、体现哲学辩证思维、充满为民情怀,内涵极其丰富。公园城市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生产,包含“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的城市发展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观、“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的城市人文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探索、塑造新时代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是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

 

怎样去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围绕“人”“城”“境”“业”四个要素,邛崃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从“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五大价值考量着手,以绿色凸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以匠心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美学价值,以特色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以创新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以品质体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活价值。

 

以绿色凸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

用山水勾勒城市轮廓,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构建“两极、一轴、三区、十一镇、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打造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立体呈现城市晨、昏、雨、晴的自然山水景观。用绿色填充城市空间,构建全域公园体系,高效推进全域增绿,2020年前建成泉水湖生态湿地公园、种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高铁站广场公园,加快打造青少年陶艺公园、相如汉赋文化主题公园、上林滨河体育公园、文君新城中央商务公园等新的公共空间,优化主要河流、道路、公园、城市节点等重点区域植物选择和色彩布局,以市花市树增量提质打造示范带,呈现雅韵花城的盛景。用绿道串联城市体系,建设总长度768公里的市域绿道体系。加快500公里农村四好路建设和绿道化改造,形成交融山水、连接城乡、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按照“工商农旅文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绿道建设中融合文君文化、邛窑文化等特色元素。

 

以匠心塑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美学价值

增强城市艺术性,高起点开展城市设计,高水平塑造城市风貌, 高质量打造城市景观,塑造城市自然庄重的美感,打造光彩靓丽城市夜景体系,形成整体上协调,内涵上传承文化的城市色彩体系,构建独具审美认知的城市意象。推进全域景观化,加快推进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创建,积极实施国家级天府文化临邛文博创意、南丝路·天台山国际旅游度假示范区项目,打造一批集产区、景区、社区为一体的主题田园综合体和体现天府“乡愁”、功能复合的示范性川西精品林盘,塑造“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美丽城乡形态。描绘大地风景线,以三条现代农业示范带和现代种业园区示范区、邛茶走廊示范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区域为重点,高水平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推动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交相辉映。加快建设夹关“茶旅小镇”、高何“红军小镇”等特色镇,打造桑园黑虎村、文君文笔山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重构城市水系,突显“依水筑城、以水润城”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构建“8河、11湖(库)、百渠”水网体系,体现城市水文化魅力,再现“水润临邛”的美景。

 

以特色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

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建设天府文化临邛文博创意示范区,打造邛窑文创产业生态圈,高水平推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文博休闲、文化创意、艺术教育三大文创产业,成为成都文化创意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城市可读性,科学划定兴贤街、大北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再现“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等文化典故,加强本土文艺精品创作,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识别体系。让城市更具情怀,积极打造平乐音乐小镇、卧龙白酒小镇等特色村镇,塑造“醉美邛崃”文化惠民活动季、“文君古琴艺术节”、“南丝路马拉松”等公共文化品牌,推动古城“可进入、可参与”,让城市的千年积淀映射更多人文情怀。大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健康关爱体系,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创构生活美学地图,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以创新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

创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走低污染、高效能的内涵式增长道路,打造“3+N”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工作,培育新经济产业场景,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等新业态。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突出粮油及高端种业、茶叶、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生态链生态圈,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把乡村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载体和公园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创新低碳城市建设途径,按照藤蔓城市理念推进羊安现代产业新城,构建“一湖、三河、七廊、多林盘”的公园城市生态体系;加快构建自然排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形成“低碳—生态”的城市绿色排蓄体系。

 

以品质体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活价值

构建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圈,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推进拆墙透绿和微景观营造,营造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社区环境。聚焦群众需求,完善三级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公服圈”。推动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实施全民绿色行动,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商场、绿色展馆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实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及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产品。优化“自行车道+慢行道+绿道”的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公交优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深入实施“治霾十条”,强化大气环境实时监测,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持续上升,争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在成都市前列。大力实施“治水十条”,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污染指标持续下降。实施“治土十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