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田村有养殖户往河沟直排粪污。”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固驿值班室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值班人员唐亮在通知村干部后立刻赶往现场,了解排污情况,确认属实后,当场责令农户整改,要求其写下保证书并交纳治理保障金……
固驿镇是生猪养殖大镇,生猪存栏约10万头,年出栏约18万头。镇域范围内有上庆公司等重点养殖企业以及兴达等规模养殖场,而生猪散养户也近4500余户。如何有效治理养殖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摆在该镇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近年来的实践中,该镇制定了明确三个主体责任、建立两个宣传渠道、理顺一个逻辑关系的“321工作法”,将政策宣传、日常巡查等落到实处,全镇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更明确 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只要不下雨,军田村群众常常可以看到村干部夜间巡查的身影。军田村是固驿镇“养殖大村”,有100多户养殖户,按照全镇三个主体责任要求,全村干部分班分片,成立环保夜间巡查小组,全员参与环保督查工作,通过开展不定期巡查,监督村里养殖户排污情况。在巡查中,一共发现了10余起违法排污案例,已责令整改好8户。
8月17日,记者来到军田村养殖户刘文均的养殖场,在此前的环保巡查中,因未按规定进行雨污分流,刘文均被要求整改。记者看到,养殖场粪坑都用玻纤瓦覆盖,进行雨污分流,门口显著位置悬挂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责任牌”, 负责人、生猪量 、镇乡村组监督责任人、举报电话一目了然。
“虽然我被处罚了,但我心服口服,养猪养了七八年了,原来不懂环保,没有意识到粪污乱流的危害,这次整改对环境保护是好事。”刘文均笑呵呵地说。
“到目前,我们已经接收到5起群众举报,面源污染治理,镇村组干部、养殖场主和普通群众三个主体都是关键。”唐亮告诉记者,固驿镇按照“321工作法”,明确村组干部、养殖场主、普通群众的责任。镇村组干部通过建立条块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每一户养殖户的监督责任;养殖场主按照“雨污分流、防渗防漏”的标准,督促未达标养殖户限期整改,树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正确导向;针对群众制定首报有奖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宣传全覆盖 营造污染治理良好氛围
“我因6月6日晚偷排被举报,给全村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保证今天查出的问题,明天之内全部处理到位……”在军田村村公示栏,记者看到了一排排手写的保证书。唐亮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巡查中查处的违规排放养殖户,“我们通过大力做好正面宣传和反面典型教育,目的就是要营造违法排污不能干、不想干、不敢干的舆论氛围。”
据悉,固驿镇出台并发布了《关于禁止畜禽养殖直排偷排的公告》,通过村村通广播、微信、“为村”等平台广泛传播,并发放到户;同时,通过村组会议将畜禽养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传达到每一户养殖户,并定期、不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集中提醒。另外,制定《固驿镇关于养殖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理流程图》,明确村(社区)从发现、现场处理到成果运用的全流程,明确由村(社区)责令行为人作书面检讨,缴纳治理保证金,并将书面检讨在村务公开栏张贴,检讨录音在村村通广播进行播放,形成“惩罚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惩处动真格 已罚金额超过28万元
在治理污染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困境:环保部门有执法权但无法及时全面覆盖,乡镇能及时发现但无执法权。面对这一难题,固驿镇在“理顺逻辑关系”上深入思考,对相关规定进行了创新,如引导各村(社区)将 “凡有违法排污行为的,由村民委员会责令整改,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使部门的强制性执法权,转化为村(社区)柔性而全覆盖的约束力。
“以此,可有效解决村级组织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难题,同时,镇环保办加强督促,派出所发挥强力威慑作用,使得违法排污村民服管、服理、服气。”唐亮说,目前固驿已处理违法排污案例28起,处罚金额超过28万元,强力治污的高压态势取得阶段性实实在在的成效。“没有了粪水、污水,现在乡村环境看起比以前干净得多,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很多,政府制定出标准之后,农户也都很支持。”
记者 王亚姣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