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千年的窑火再次熊熊燃起,以邛窑遗址为主题的公园在今天正式开园,那么将来,邛窑将如何“活”起来,如何成为邛崃,乃至四川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邛窑遗址公园是邛窑打造的第一步,依托遗址,我们将建设成都临邛文博产业示范区,着力形成以文博休闲、文化旅游、文创设计为主导,文化演艺、影视音乐、文创制造、时尚产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市文旅局副局长叶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核心区景观提升工程正有序推进,邛窑大师工作站、国际南丝路文化交流中心、邛窑文创研发中心、邛窑师徒制文创培训中心、临邛古代产业考古中心“一站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已成功引进知名艺术家入驻园区,“具体来说,我们要发展三大产业。”
依托遗址 发展文博休闲产业
在邛窑遗址公园里,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土包,而这些小土包居然就是传承了千年的邛窑的窑包,这里面就埋藏着千年前的陶瓷碎片,这些文物默默地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站在窑包旁边,让人有种厚重的历史感。
“我们将这300亩核心保护区列为禁建区,通过搬迁原住民,改建留存农房,引入传承人复兴邛窑“绝学”,再现邛窑烧造历史场景,延续邛窑千年文脉。同时,这个邛窑遗址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市民们可以来这里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叶峰说。
另外,从遗址公园往外延伸的成都临邛文博产业示范区,打造完成之后将成为非常有特色的旅游商业区,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逛街、了解跟邛窑有关的文创产品,可以坐在酒吧里尝尝邛酒,在茶馆里尝尝邛茶、能听歌、能看表演,玩累了还能在民宿里住宿休息……总之,这里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旅游价值的产业集群。
依托创新 发展文创产业
“说实话,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碎瓷片并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看不懂,可能就是觉得是一堆破砖烂瓦,所以,我们在努力让大家懂这些东西。”叶峰介绍说,“比如,我们在遗址旁,建成VR展览馆,利用声光电的展示,让市民对这些文物有个初步的理解。”
遗址公园将变成构建产业的“孵化器”,这里构建了产业研发平台,成立了文博研发、临邛古代产业考古中心等“一站四中心”,成功引入国家级大师团队1个、知名大师25位和社会机构5家,开展文创作品创作、传统技艺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引领高端高位发展。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制定产业园建设发展扶持意见,设立1000万元资金池,积极招引文创项目,转换研发成果,带动邛瓷、邛酒、邛竹编、羌绣等特色文化产业同步发展。
“比如,我们的文创研发中心的一个创意:将邛窑的陶瓷品,装上邛酒、邛茶,就完全是我们邛崃特色的一大商品;再比如:邛窑瓷器的图片,可以变成羌绣,这样,又把两种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叶峰解释道,“总之,以邛窑文化为核心,通过现代创意做活邛崃丰富历史文脉,催动南丝路、文君、竹编、羌绣和红色等文化百花齐放。”
依托大师 发展教育产业
“目前,邛窑遗址公园已经入驻11位大师。其中,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及副教授以上专家9人。这些大师,将分为驻场大师和驻留大师,驻场大师就是在这里有自己的工作室,长期留在这里的,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陶瓷品的创作,教授学生;驻留大师就是每年跟候鸟一样,定期过来住一段时间,他们可以把外面的东西带进来,也可以把这里的消息带出去,形成文化的交流发展。”邛窑大师工作站执行主持李清泉说。
“正因为我们有这些大师,我们会自己开办一个文创学校,依托大师们来教授出一批学生,培养更多的匠人、创客和乡贤,这就是师徒制学校。” 叶峰介绍说,“另外,我们还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合作,让学生们能够成为有文聘的‘匠人’,比如:学生进入我们文创学校前两年,通过师徒制教育,学习到技术,让他们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两年,进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学习理论知识,拿到本科文凭。”“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邛窑传播计划,每年会在这里举办国际青年陶艺双年展;有学术品牌计划,举办陶瓷文化主题论坛;有社会推广计划,建立实习创作基地,陶瓷实践拓展基地及体验创作基地。”
除了目前已经能够发展起来的“一站四中心”以外,李清泉他们还打造出了一个新玩意——“少年派”!这个基地位于邛崃遗址公园百亩花田的旁边,所有的“房屋”是用周游过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组成,极有特色。
“少年派里面有供少年儿童们游玩的观影室、画画室、陶艺体验室等等,这些游戏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邛窑文化,从而了解、喜欢邛窑文化,这也是为了寻找、培养传承人。”
记者 方舟 摄影 张超云 姚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