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科幻季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现场,为成都市17个全国科普示范县授牌,邛崃位列其中。
今年初,中国科协下发了《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成都17个区(市)县入选。至此,成都市共成功创建18个全国科普示范县。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民科普四川实践、成都实践落地落实,聚焦新时代邛崃地方特色文态、现代经济业态、绿色文明生态,着力构建与成都区域中心位势能级相适应的科普工作格局,全力推动城乡科普场景有机融合、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聚焦中心工作
把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着力解决“有人管”“有人干”“有保障”等问题,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紧扣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总体目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48个,建成科技小院1个,努力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围绕“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出天府现代种业园农业实践科普基地、天台山生物多样性及萤火虫科普基地、芯蝶空间半导体材料科普示范基地,形成了“政府搭台、基地唱戏、专家支持、多方互动”的科普新局面。
充分汲取文君文化精华,创新设计“文君妹儿”科普IP形象,以“文君妹儿”讲科普的形式,推出“文君妹儿”动漫科普,极大提升了科普宣传的生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市民欢迎,我市也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以专属动漫IP宣传科普的城市。
强化阵地建设
深化开展科协系统改革,全市14个镇(街道)成立科普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村(社区)科普活动室、中小学校科技活动室等阵地资源,建立涵盖地质、气象、环保、农业等领域的科普教育基地,共建共享科普平台。同时,依托职业经理人及农技协特色行业协会“土专家”等社会行业专家力量,建成了一支覆盖市、镇(街道)、村(社区)和特色行业的科普队伍。
至2022年,全市189个村(社区)配备“科普中国”科普员6593人,区域覆盖率达100%;全市60所中小学配备专职科普教师87人,实现科普教师配备率100%。将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普惠民生等有机融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践阵地布局。
截至2022年底,建设国家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科技小院1个,地市级科普基地6个,县级科普基地21个。此外,正在规划的各类科普场馆、基地、场景12个,其中“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规划建设用地180余亩,将打造成集动物保护、艺术文创、自然教育、教学研究和标本收藏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体,对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整合科协、卫健、农业、科技、教育等各方力量,组建邛崃市新时代全民科普志愿服务队,下辖科技志愿者小队38支,科技志愿者共计2000多人。打造出“未崃有我—科技筑梦”“小背篼”计划—“幸福崃道·邛尽童心”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4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