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出版的《成都日报》刊发文章《提升新时代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水平,邛崃实践探索“一强三优”基层治理新路径》,报道邛崃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一栋栋漂亮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笔直挺立……山水如画,田园如诗,大美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乡村表达正在邛崃清晰着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邛崃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治则民心顺、社会稳、乡村安。
近年来,邛崃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系列决策部署,全覆盖推进241个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工作,探索形成“一核三优”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新路径,努力推进乡村治理力量由散到统、环境面貌由乱到净、人居品质由低到高,有效实现乡村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分层提能强组织 提升战斗堡垒引领力
“河道干净了,花花草草多了,每到傍晚,社区群众都到居民活动广场跳舞、休闲,安逸得很!”在邛崃市临济镇道佐社区莲花寨小区居民曾世江家门口,绿植葱郁,鲜花盛开,俨然是一个微型花园。曾世江所在的莲花寨小区属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小区,小区建成后,人住进了新房,但生活理念和习惯“没跟着改变”。从农民乍一变成居民,生产农具都堆放在房前屋后,垃圾随意丢弃,长条椅、垃圾桶等时常被破坏……如何彻底改变这样的现象?莲花寨小区以党建为引领,15名党员带头,以乡村道路、河流池塘、小区院落、景观节点等为整治重点,开展了“五个一”示范引领行动,有效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
其中,强化党组织领导、成立小区党支部是关键。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强化党建引领效力,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同时以“社区微服务站”为纽带,将社区服务送到小区群众身边,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自从成立小区支部委员会后,居民参与小区事务十分积极,居民自己成立了沟渠维护队伍,自己组织,自己监督,美化绿化家家户户都在积极参与。”临济镇道佐社区党委书记王体云表示。
莲花寨小区的可喜变化仅仅是邛崃市持续推进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的一个缩影。“基于党员户籍与居住分离,权益又保留在原村(社区)的特征,我们‘虚实’结合推进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邛崃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本村本组单独建、跨镇跨村挂靠建、治理相融联合建的原则,目前邛崃市在乡村集中居住区已建立党支部(党小组)167个,并为6个无党员的集中居住区选派党建指导员,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实现“居住型流入党员”不转组织关系、服从“双重管理”、享受“双重权益”。
分级补短优机制 增强居民群众自治力
“每年6月、7月,来我们这儿采摘杨梅、脆红李的游客络绎不绝,收入自然也提高了!”在邛崃市平乐镇关帝村关帝小区,景观长廊、川西特色民宿,加上周边山上的杨梅、李子、藤椒,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要发展产业,自身‘内功’修炼不能少。”关帝村党总支书记徐进明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该集中居住区成立了小区业主筹备委员会,通过约束规范、责任划分、激励调动,引导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公共事务,解决居民融入感不强、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每季度我们都会组织由村内8岁—12岁的中小学生组成的‘最美小天使’卫生监督小组开展关帝小区最美院落评比,引导居民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小区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徐进明表示。
“目前,邛崃市241个集中居住区共安置5.07万户、16.4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0.19%,大部分属跨村混居。”邛崃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健全约束规范机制,动员党员、居民等组织召开网格议事会、院坝会等,引导居民在协商中形成守约共识,解决卫生整治、微田园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急难愁盼”事项。
同时完善责任划分机制,设立院落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以院落、楼栋、单元为单位落实“四包”工作责任,带动居民参与责任区管理,推动自治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百米”。探索激励调动机制,将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区维护等内容纳入量化积分,激励居民弘扬文明乡风、热心参与公共事务。
分类施策优服务 汇聚精细治理向心力
“家门口的路通了!这下我买的肥料、农资可以直接拉进屋了!”邛崃市桑园镇向阳村村民兰兴良看着自家新通的入户路十分高兴。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大力实施,邛崃市大部分农村主干道都通上了水泥路,但仍有部分农户没有入户水泥路。针对这一“急难愁盼”事项,向阳村大力推进1800米农村入户路建设,打通乡村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助力未来乡村示范建设。
“居民群众的主动参与起到了关键作用!”向阳村党总支书记李飞介绍,项目启动之初,在党组织的动员和党员的带头下,村民们便自发筹集了资金7.5万余元。建设过程中,村民们通过自带农具平整地块、积极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等方式主动参与。因道路施工产生的出行不便、卫生较差等诸多问题,村民们都通过沟通协调一一化解。
“针对大部分集中居住区建筑形态陈旧、修建年份久远、居民公共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们组建了68个业委会、227个自管委,发挥自主治理、协调监督作用,选择自管、带管、托管三类管理方式,填补管理‘空白地带’,打破长期以来无人管理困局。”邛崃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192个集中居住区、1378名居民代表实行自治管理,坚持民主协商、共议共决的原则,由自管委组织院落长、楼栋长、单元长和居民代表,制定自管章程、优化议事机制、商议区规楼约。
与此同时,36个集中居住区引入专业物业企业,按一定标准收取服务费,鼓励物业企业连片化承接服务,物业企业与自治组织共商疑难问题、共同监督费用收支。最后,由社区牵头托管13个矛盾纠纷复杂、居住人员背景多元的集中居住区,镇街村社、居民群众等分工协作,实现多方合管。
分步塑形优品质 激发宜居乡村原动力
“在日间照料中心,我们可以吃饭、理发、休闲、娱乐,工作人员也会定期收集居民的需求,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平乐镇金河社区万福小区居民王大爷说。走进金河社区,廉政文化廊、民风民俗廊、法治文化廊、安全文化廊……还有特色文化、茶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居民公约、乡风美德等在这里集中展示,定期开展的文化活动更是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我们坚持深入推进小区治理,积极构建社区自治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品牌产业,打造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强化社区氛围营造,着力打造示范小区。”金河社区党委书记徐代江说。
今年以来,邛崃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为出发点,持续对集中居住区供水供电基础设施开展检修维护,并在集中居住区增加机动车停车泊位2.28万个,规范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棚80余座、充电装置912个。按需配套完善邻里交流空间,实施“温暖崃邻”全域社区营造活动,培育出桑园镇向阳村榕园议事厅、临邛街道西江村百姓议事亭等邻里品牌。培育扶持本土社会组织邛崃市雄鹰救援中心,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146场,有效提升了开敞式集中居住区应急处置能力。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立足思过往、放眼谋未来,邛崃市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进姿态开启高质量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探索打造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2.0版,紧抓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为亮眼的成绩努力诠释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乡村表达。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