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大力修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我市高埂街道,见到了近期投入使用的光明小区微污站和长风小区微污站,生活污水不断汇入一座绿色小房子。
工作人员介绍,居民的生活污水会通过污水管网送到各居住区微污站的调节池中,再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处理后进入到沉淀池,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和厕所废水,水往低处流,如果去向不明、肆意流淌,就会造成大面积面源污染。如今,行走在村子里,一眼看去,一树一花,一草一木,风景怡人,看不到污水横流,闻不到臭气熏天,而这一切的变化,也在深深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方式。
村民林永杨:“这个污水站改造之后,我们这里苍蝇蚊虫也少了,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我们都喜欢在傍晚出来,沿着附近小道散步,环境好了,心情也就好了。”
村民舒忠云:“以前污水很臭,在家里面都能闻到气味,现在修起这个污水处理站了,完全闻不到臭味了,周围水环境也变好了,大家都很开心舒心。”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村民的生活既清洁又舒适,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而这只是我市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农村污水治理思路,走科学、精准、多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短板,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张轩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水务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集”“散”统筹,完善设施建设。全面摸底农村集中居住区、散户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包装项目,分批次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增”“减”协同,提升运维水平。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分散的农民居住区,减少一体化设施,推行“集中收集池+转运”污水资源化利用方式;对于农村集中居住区,增加一体化设施,由专业运维队伍分片区规范化运维。第三“建”“管”并重,推进闭环管理。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设,推动117个行政村建立污水治理“一村一档”,对全域100余座微污站实行专业运维、属地巡查、行业监管的管理模式,建立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两本台账”,形成闭环管理。
据了解,我市共有224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已有20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得到有效处理,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覆盖率达到90.17%,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6%。
记者:王生荣 付瀚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