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踔厉笃行 2022邛崃·崛起之变(五)坚持人民至上 构建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
文章来源:邛崃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2-11 11:22

民生保障,指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1年,依据中共成都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小组《成都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我市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困难的群众入手,紧密结合2021年全市民生实事工作目标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年度目标,聚焦产业发展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惠民服务等方面,研究讨论形成了十个方面40项重点任务,制定下发了《邛崃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来,我市始终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

围绕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深化新经济梯度培育计划,促进新经济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实施“崃就享”政策兑现改革,推动惠企政策公平、透明、可及、易享,让惠企利企政策红利迅速实化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强劲助力。深化与四川天府新区区域合作,在天府新区成立邛崃科创中心,深化“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的新型协作关系,探索跨区域组织经济工作新模式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

优化帮扶工作,倾力倾情对口支援九寨沟县,围绕脱贫攻坚成效巩固、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补齐改善民生短板、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实施新一轮对口支援规划,2021年累计拨付对口帮扶资金1000万元,开展全域结对活动10次以上,实施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干部人才帮扶等五大类项目,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一年来,我市围绕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高品质提供公共服务。

以公服营城让居者舒心,2021年以来我市引入了一批学教、医养和市场项目,努力让城市变得愈加宜学宜医宜居。

2021年8月27日上午,在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中,作为邛崃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教育表达”项目之一的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举行开校典礼。

“可以说,成都师范附属小学邛崃文君分校的精彩亮相,既承载着66万邛崃人民的关注和期许,又充分展示了‘锦·邛教育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邛崃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邛崃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公服营城”理念,将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摆在了重要位置。教育作为涉及面最大的公共服务事业,邛崃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引进、培育优质学校品牌,形成覆盖全学段的优质学校集群,增强教育公共服务吸附力,助推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年中,我市积极推进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川大附小临邛分校高效建设,加快川大锦城学院(邛崃校区)开工建设;成功签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八大处整形美容医院、爱尔眼科、北京春雨智慧康养等医美医养项目5个来邛合作办医;新建邛崃市文化馆新馆、邛窑博物馆、四川红军长征纪念馆数字展示馆、平乐音乐公园等7个大型文化地标,修建6个“24小时留灯书屋”,持续优化“南丝路”“书香邛崃·名家讲堂”“临邛朗读者沙龙”等品牌活动。

一年来,我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搭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网上办事站点,完成了事项“网上办、一次办”等系统数据配置工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申请,100%最多跑一次,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达96.07%,承诺提速率达83.97%,即办率达57.9%。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跨域通办”窗口,落实“川渝通办”、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跨域通办”事项清单。

一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用“文化聚才、组织聚力”的方法,以“资源联用、决策联议、服务联动”为抓手,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个、棚改360户,全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22台。

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1个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总站、14个社会工作服务站、189个社会工作服务室,指导支持规范成立社区自组织和小区自治组织。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党群服务中心必须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要求,高标准运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资源,挖掘辖区红色历史资源,讲好邛崃红色故事,打造邛崃红色文化教育窗口。积极统筹辖区文化馆、邛窑遗址公园、天府种业园、中小学校、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建20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参与志愿者4万人次,实现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100%。

2021年,成都市评选出1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我市6个精品范例上榜。

截至目前,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投入财政资金18.3亿元 、社会资金26.3亿元,完成2021年度项目1359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4235条。

2021年12月17日,在邛崃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市委书记刘刚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民生为本,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厚民生福祉,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市民群众期盼。

在2022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共享理念,守好民生底线,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继续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的幸福城市。

——强化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抓好“五项”管理,做好“双减”工作,全面实施校长提能培育行动,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推动城北小学、凤凰幼儿园开工建设,加快成都纺专等项目促建,建成滨江小学、滨江幼儿园,推进职教中心创省级“双示范”,培育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至2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效,持续深化与省人民医院、华西第二医院等优势机构合作,实施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打造省级重点专科1个、成都市级重点专科2个,力争完成市医疗中心医院“三甲”医院创建。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四川省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完成市中医医院迁建和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提高便民惠民服务质量,启动图书馆、体育馆等新馆规划建设,实现博物馆、文化馆开馆,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个,新建城北、十方堂等3个综合市场,新改建12个公厕,完成文笔山公墓异址扩建、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

——推动居民稳就业促增收

深入实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化“邛酒师”“邛茶人”等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推广“崃·就业”等服务平台,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托底帮扶,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聚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打造“慈善邛崃+”公益项目品牌,健全全覆盖普惠性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6%以上。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分类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和99%以上。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和租购并举等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供应力度,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套。构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全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成果,建设临邛街道、文君街道等5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试点推进“物业+养老”服务项目。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实施三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办实增添群众获得感的实事

坚持从市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全力补齐民生短板。

要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民生细节,加快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让民生福祉更可感可及。要加快推进重大电力设施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大力提升乡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和天然气覆盖率。要按照“建一条道路,塑一道景观,兴一带产业,美一片乡村,富一方百姓”的理念,系统实施旅游公路改造升级,加快启动绿道慢行系统建设,聚力推进高铁新城TOD等枢纽项目建设、一高一快等外联“大动脉”构建,全面提升全域交通通达性、市民出行便捷度,串联勾勒城乡美丽风景线和经济带。要完善家庭养老、社区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务配套,扎实做好社保、就业等基础保障,让幼有优育、老有所养、弱有众扶、劳有厚得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办好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好事

深刻把握新阶段市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医疗、教育、宜居环境等民生事业,持续引进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让市民就近享有良好就医、就学条件。要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绿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夜景亮化、城市界面美化,大力提升市容秩序;要加快推进“四馆一中心”等品质公服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串联全域的大绿道体系和城在园中的大公园体系,让宜居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特质。

——办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要事

坚持以智慧韧性为主线,引领城市治理方式转变。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力量提升城市“智治”水平,促进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汇聚融合,面向未来构建即时感知、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确保城市健康稳定运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加强基本民生服务,汇聚民生保障力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