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粮食产业的源头,我市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是四川推进川种振兴的先手棋,成立两年多时间里,积极探索种业“卡脖子”问题解决方案,在育种、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内外种业企业纷纷选择在此落户。
夏末秋初,成都天府现代种业园遍布金黄,一粒粒饱满的谷穗彰显着成熟的喜悦。喜盼秋粮丰收之季,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这里举行。一望无际的稻田之间,一场汇集种业最新科研成果的田间地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余个种子新优品种参与。
水稻育种专家、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李平教授,也为此次博览会带来了培育并试种成功的5个新品种水稻。在天府现代种业园成立之初,他将办公室搬到这里,成立专业公司,开展水稻育种、种子研发、科技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水稻育种专家李平教授:“种业园把所有种业创新的要素都汇集到一起,有政策支撑和环境支撑,有良好的制种基础,还有很好的制种有关的社会服务。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就需要这种要素比较齐全的地方,把精力完全集中在研究上。”
立足园区平台和各类鼓励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李平的团队取得累累硕果,如今他们拥有了130余亩科研示范田,常年忙碌着培育新优品种,目前已有两个水稻新品种实现了市场转化。
天府现代种业园不仅是首批5个国家级种业园之一,也是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唯一的川粮油类省级现代种业园区。
园区抓国家种业产业布局机遇,构建了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一库一院五中心”战略科技平台,育种、制种等资源优势突出、种业孵化环境健全。目前,园区已经吸引聚集了21家高能级种业及关联企业,包括先正达集团等种业头部企业和种业科技创新企业纷纷落户。
刚刚签约入驻的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天炬表示,公司将立足于园区,继续深化与邛崃合作,深耕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助力我国建设种业强国。
记者:王亚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