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用小竹丝编出致富路 水口镇巧打资源牌发展竹编产业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19 13:32

经过三天理论培训,水口镇纸房沟村村民吴尚红终于开始了竹编工艺的实操培训—“分丝”。“竹丝分出后才能编织成工艺品,再过不久,我制作的竹画就可能卖到国际市场去了……”吴尚红对未来充满期望,他说,希望今后能用小竹丝编出致富路。

大到桌椅、吊灯,小到挎包、竹画,近年来,人们对竹编工艺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水口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巧打“竹林牌”,引进集竹收购、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竹制品企业——邛崃市水口镇竹艺旅游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企业农户实现双赢。

 

 

分丝启篾   竹丝成画

6月13日一大早,位于水口镇李桅村的水口竹艺公司就聚集了30名村民,公司经理张芷萍正向村民作技术指导,这已是该公司在当地开展的第四期竹编技艺培训了。

“启篾时一定要保持篾片两端平衡,保证取出篾片厚薄均匀一致”“篾片要用工具刀刮平,下一步就将进行篾片分丝”……在长凳做成的操作台上,张芷萍神情专注,她左手执着新启出的篾片,右手用排针在篾片上固定好;左手轻轻一拉,“唰”的一声,十几根粗细一致、细如发丝的竹丝在微风中轻轻飞舞。

“别小瞧这个‘分丝’,要制作高品质编织工艺品,竹丝就得像头发丝一样细,且必须粗细一致。”张芷萍向记者介绍说,“分丝”是竹编技艺前期准备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根竹子要分成丝,前面还有刮青、破竹、分块、启篾、刮篾、染色等60多道工序。“前期准备好后,就开始‘看图编织’,把样图作为底稿,按样图进行编织。”

居家就业   促进增收

“平面竹编的档次分为初级、中档、高档和精档四类。6丝以下为初级作品,6-12丝为中档作品,12-18丝为高档作品,18丝以上为精档作品。”张芷萍告诉记者,此次培训设13个课时,主要教授村民最基础的平面编织技艺,培训结束后将与合格学员签订产品订单。

根据张芷萍以往经验,培训后经过一个月练习,一般人能达到制作初、中档作品水平,“初学者一天能够制作一份竹画。” 张芷萍说,一份合格的初档竹画,公司收购价格为68元,如果经过长时间练习、制作,熟练工每天收入可达100到200元。

吴尚红身有残疾,家里土地一半流转,一半自种,“每年收入刚好够家中支出。”吴尚红说,镇上跟残疾人宣传了做竹编的好处,收入很稳定,在家就能编织,所以自己很早就报名参加竹编培训班。

石尊村村民费洪慧是培训班班长,对于这次培训非常积极。“今天回去以后,还要加紧练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熟练工,跃升竹编能手。” 费洪慧笑着说,这样就可以在家照看孩子,同时还能获得一份较好收入。

特色产品   走向国际

“接下来,我们还会分开进行立体竹编的培训,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张芷萍表示,公司将村民的成品收集起来后,还会进行精加工,依托公司建立的国际销售资源和平台,让水口竹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

作为首批“一带一路”竹艺文化发展联盟的理事单位,邛崃市水口镇竹艺旅游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活动,2017年在参加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的"一带一路"首届东盟竹艺论坛,首次在东南亚展出了邛崃竹艺文化。

张芷萍表示,公司还将围绕邛酒文化、文君文化、邛窑文化等邛崃特有的历史文化,大力开发邛崃竹艺文创品牌,积极在国内外举办展览,畅通销售渠道。

“竹编产业的引进,既破解了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家庭妇女就业难题,又为我们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水口镇相关负责人说,水口镇竹林资源丰富,为利用好这一资源,近年来,水口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目标,打造李桅千亩经果林、水口竹艺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下一步将继续依托优质自然生态资源,挖掘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形成产业良性互动,最终打造“山地水乡,养心水口”。

记者 古若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