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治理背街小巷 在文化寻根中留住乡愁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8-02-22 11:57

这几天,76岁的温少辉家门口不时有人前来参观留影。他没想到,自己50多年前种下的一棵树,竟成了文君街道幸福巷这条背街小巷里的一处景点。

树不稀奇,就是万年青,是1963年温少辉和妻子黄如燕结婚时种下的。树长到第9年时,树干在出土位置分成两株。几十年来,两株都枝繁叶茂、紧紧缠绕。街坊邻里都说,这树通了灵性,是两人爱情的见证。后来这树就有了名字,叫“缠绵树”。

50多年来,这棵树在小巷里默默生长。但近日,一场背街小巷整治行动,让这棵树出了名。

 

 

改造   老巷子换新颜

市民杨希小时候就住在幸福巷附近,阔别十多年后,她又一次回到这里,“那时巷子又破又旧,一下雨就脏得很。”

但如今的幸福巷已和她儿时的景象大不相同。青石板路面干净整洁,墙面粉刷一新,巷子两侧是青瓦白墙、飞檐斗角的老建筑。巷道内还有盆景装扮,家家户户门口挂起了灯笼,贴上春联。

儿时的杨希并未听说“缠绵树”背后的故事。这次寻访,她主动敲开了黄如燕的家门,一声“黄孃”瞬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我们是自由恋爱,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少的。”黄如燕笑呵呵地说,她和丈夫在戏曲学校认识,婚后养育了3个子女,伉俪情深在巷子里被传为佳话,“缠绵树”名由此而来。去年,文君街道进行背街小巷整治时,特地为这棵“缠绵树”制作了铭牌,供人观赏。

温少辉说,“缠绵树”出名,主要还是得益于环境改善,游人愿意进来。“以前路不平、灯不亮、环境脏乱差。但现在下水道通了,天然气管道接进来了,还安上了路灯。”

在幸福巷的拐角处,一处新垒的花坛刚刚种上了八角金盘、瓜叶菊、矾根等植物。“等春天来了,还要种上三角梅,给巷子增花添彩。”文君街道党工委书记汤洪峰说,由于幸福巷与文君故居相邻,街巷的墙上还特意制作了13幅表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爱情的仿汉代画像砖,巷子里的房屋也依照原型进行了全新装修。

这些用意已超越了简单的居住环境提升。

依托邛崃的历史本底和文化基因,背街小巷整治成了一场文化寻根行动。“如何让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巷子更有品质和温度,同时让斑驳老旧的古城留住乡愁,是我们要面对的更大命题。市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付柯力说。

 

 

重塑   构建慢生活旅游线

从2017年开始,市城乡建设局作为牵头部门实施背街小巷整治,共梳理出需要整治的背街小巷141条,计划分3年全面整治完成。针对分布于古城区的106条背街小巷,在打造实施中,除了增设环卫设施、特色景观,硬化修补路面外,还将注重保持川西民居风格,按照“一街一品味、一巷一故事”模式进行挖掘重塑,重现“人文邛崃”千年老街古巷风貌。

“我们要讲好巷子的故事。”市城乡建设局市政科科长何汀说,除了古人旧事,当下的美谈佳话、匠人故事也是挖掘的重点。

毗邻幸福巷的兴贤街上有一家老字号“刘烧鸭”,制作甜皮鸭的手艺历经四代人;大北街上的高记棉絮铺在街上开了18年,51岁的高启华仍坚持用一弯弹弓手工弹棉……如何把这些散落的故事串联起来?

按照背街小巷整治规划,要构建城市的慢生活旅游线路,让城区的106条背街小巷和商业街区串联成线,分别构成古巷民居体验、特色民俗体验、特色商业步行、历史文化体验等路线,同时对沿线商业形态进行丰富和完善,形成大北街、兴贤街、南街3个重要特色街区。

汤洪峰对此颇为感慨,“就是要让巷道凝固的历史文化活起来,让巷道的市井民俗热起来,并为城里人留住乡愁。”

背街小巷整治后,如何进行长效维护成为更大的难点。对此,我市正在探索巷道长制度,并设立巷道奖励金,每季度评选最美巷道和最美巷道长予以奖补。

据介绍,为激发市民的参与积极性,我市还发动社区居民认领花木盆栽,引导家庭、邻里和学校加入到背街小巷管护中,让市民在背街小巷治理中可参与、可评价,“让背街小巷真正成为市民的幸福家园。”

记者  方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