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切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塑造乡村特色,持续增强乡村活力,就业、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不断向镇乡、村和聚居点延伸,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幸福美丽新村画卷正在呈现。
吴洪良:孤寡老人中最年轻的小区保洁员
走进临济镇凉水村中心小区,随处可见绽放的鲜花以及一栋栋别致的小楼。凉水村最具特色的要数民福苑。那是一处颇具川西民居风格的院落,七间青瓦砖墙的平房不规则地围成一座庭院,石板铺就的地面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青色。院内六户都是村中的孤寡老人。其中,55岁的吴洪良最年轻,他的父母已逝,无兄弟姐妹,至今孑然一身。
记者见到吴洪良时,他刚做完保洁回来,正与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交谈。自小区建成后,吴洪良便一直担任小区保洁员,每天工作4小时,每月有900元工资。此外,他还将家中的五分地开垦出来种上了茶叶,每年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吴洪良的家不大,只有一室一厅一卫,但打扫得颇为干净整洁。村中人都说他踏实肯干、为人谦和,“手头还有积蓄”。夏日的傍晚,吴洪良还会召集大家将晚饭端到院中树下的小桌上,让大家围坐一处,吃吃各家菜,摆摆家常。“那场景真是其乐融融。”有幸参加过民福苑“晚餐聚会”的村干部曾守惠说,当初将孤寡安置在一起,就是想他们彼此有个照应,互相做个伴儿。
高俊英:“文明之家”的文明之道
紧邻牟礼镇小塘村文化广场的一栋小楼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树木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家门上挂着“文明之家”的牌子。走进“文明之家”,女主人高俊英正在后院修剪盆栽。绿藤爬满花架,铺成了绿色天花板,吊兰、绿萝点缀其间,一间天然去雕饰的“花房”落于院中。这是高俊英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小塘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刚搬进小区,村民们文明意识不强、到处乱堆乱放,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的生活和谐安定……”说起牟礼小塘村的变化,高俊英非常自豪地说,打理花草能给人美的享受,陶冶性情,现在村中许多村民都来向她讨教养花种草之道。目前村中随意摆放盆栽、随意栽种树木的现象有所改善,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美化庭院,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朱海东:家庭农场开启炫彩生活
从过去交通闭塞、村经济发展滞后,到如今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大改善,牟礼镇开元村用了几年时间。近年来,开元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日益多元化。大部分村民在发展“稻田养鱼”的同时,还探索“水旱轮种”、“乡村旅游”新路。朱海东的炫彩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海东的农场约有300亩,原以栽种草莓为主,现在他考虑将草莓和水稻进行轮种。“水稻的品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与草莓的栽种时间衔接好。”朱海东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水稻8月末收割,9月初就栽种草莓,草莓来年4月采摘完毕后又栽种水稻,期间还可套种大豆和大蒜。
“轮作不仅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均衡消耗,还有利于减轻与作物伴生的病虫杂草危害。”半路出家的朱海东说起轮种头头是道。同样是“80后”的他也是瞅准了农业发展的好时机,适时投入,在当地闯出了一番天地。朱海东说,通过网上、线下批发、体验采摘等渠道销售,即采即销,“销量完全不用担心”。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草莓采摘的旺季,朱海东都要举办采摘活动。“采摘的草莓是按60元每斤算的,贵是贵点,但大家非常喜欢这种体验方式。”朱海东说,采摘最旺的时候他得雇60多个村民来帮忙。
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