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背街小巷提升和增绿添景工程中,文君街道根据小南巷片区建筑风格“中西杂陈”的特点,着力打造具有浪漫风情、中西文化融合的幸福宜居小巷。
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小南巷,一路走来,所到之处路面干净整洁,每家每户门口和墙脚栽种了三角梅、蔷薇等绿植,有的墙上展示着《川西民俗图》和以十二生肖排序的《童年记忆图》,展示了邛崃古城的历史记忆;有的墙体上铁艺装饰的自行车、森林小鸟、音符等等,营造出浪漫气息,让人置身于巷子中留连忘返。
“以前环境差一些,通过这次增绿添景打造,确确实实带给大家一个新的面貌,让我们住在这里感到非常温馨,感受到政府对百姓的照顾和关怀。”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
小南巷定名于2006年8月。过去一条小道由文庙月塘(泮池)通往小南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临邛古城中多有居民、单位宿舍和小区陆续迁建于此,渐成街巷。巷成,乃东西向,加之此地正好地处城南,紧邻古聚奎楼,文风鼎盛,遂成古城福地。
据悉,本次小南巷增绿添景打造首先从巷口牌坊开始,小南街入口保持原有风格,对牌楼进行装饰、文庙街入口增添花池、长松路入口变为现代简约风格,用金属材料重新制作,并请邛崃本土书法名家题字。
同时,利用小南街墙面丰富的特点,灰塑了连续的《川西民俗图》《童年记忆图》,留下古城历史印记,订制的汉代纹式的花箱、欧式风格的花盆、花罐,按不同场景进行摆放和配置绿化,与小巷浪漫风情、中西合璧的风格相呼应,为市民和住户带来一种特别的视觉享受。
记者 李燕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