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园镇太山村,邛崃95后小伙景发辞职后回到家乡,搞起了大口黑鲈鱼苗养殖,成为了一名扎根农村的“新农人”。
景发的大口黑鲈鱼苗养殖大棚里,30个“巨型鱼缸”整齐排列,上万只大口黑鲈鱼苗在水里畅游。每当投喂饲料,水面便跃动起银光点点。
“当前基地共有18个小池和12个大池,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区养殖。”景发介绍道。
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曾先后在房地产和水务企业工作,父亲是当地资深水产养殖户。从小在鱼塘边长大的景发,对水产生态有着天然的亲切感。2023年4月,他结合市场研判与乡村情怀,创立四川双源水产有限公司,专注鲈鱼苗培育。
“鲈鱼作为优质水产品种,兼具市场接受度高、养殖稳定性好、管理便捷等优势。”谈及创业选择,景发分析道,“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利润空间可观,是适合我们发展的项目。”
为突破传统养殖局限,景发引入工厂化养殖模式,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经验相结合。“我们采用气浮技术、溶氧释放系统等先进手段,通过微生物处理水质,配合恒温环境控制,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鱼苗存活率。”在技术应用方面,他定期解剖检测鱼苗健康状况,确保鳍条完整无病虫害。
基地采用高密度养殖技术,单批次产量可达80万尾。通过精细化管理,鱼苗3个月即可达到出栏标准。目前产品已销往重庆、广东等地,品质优先的经营理念得到了客户广泛认可。景发表示,根据客户反馈,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品控管理和细节把控。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景发团队盘活原村小学闲置场地,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
“他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更是发展新思路。”太山村党委书记胡萍评价道,“这种务实肯干的青年人才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生力军。”
展望未来,景发表示,将与太山村集体在农旅融合、电商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整合周边特色农产品、民宿等资源,打造集养殖销售、乡村旅游、农业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记者:赵丹阳 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