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邛崃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原则,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清江碧水。坚持“创新思路,综合施策”的手段,试点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优质产业项目植入互补的生态环境导向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水生态治理新发展路径,实现邛崃“净”“清”“流”“蓄”的水生态愿景。
依托河湖长制体系建设,不断夯实生态环境管护力量
健全河湖生态管护体系。以全面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为契机,邛崃全力推进全市189个村(社区)基层河长制工作站创建。坚持党建引领,大众参与,建立民间河长、志愿者及护河队等社会组织,运用“为村”“崃管家”等网络智慧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健全“镇—村(社区)—民间”三级河长运行体系。
做实河湖生态管护机制。印发河长制工作要点、水环境质量与污染双重控制办法,坚持“认河、巡河、知河、治河”理念,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控治理,形成区域性护水治水合力。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760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410余个。
衍生河湖生态管护力量。创新推行“我在邛崃有段河”企业志愿服务活动,全域推行独具邛崃特色的基层河湖管护“积分制”,推动群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形成“全民齐护水、人人皆河长”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同时,将河长制与骑行运动结合起来,创建“骑行河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河长制工作,倡导群众在健身的同时,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贡献力量。
聚焦水岸生态环境治理,全面促进治水护水务实高效
着力源头治理。坚持“环节管理—种养循环—管理闭环”三环联动治污,强化环节管理,实现排污监管标准化、高效化。推进种养循环,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源头减排。坚持闭环管理,保障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效化、污水不下河。
补齐治污短板。实施市政排水管网和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普查,完成平乐镇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及8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新增污水管网3.5公里,污水处理设施23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2%,农村污水处理率达87%,20户以上农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行政村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0.12%。
严格空间管控。严控水域岸线空间,网格化监管全市河道,常态化推进河湖“四乱”排查整治。成立河道全覆盖网格化专项巡查小组,以不低于两周一轮的频率做到全市河道监管巡查全覆盖。坚持在水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引入司法力量,强化河湖综合执法,严控河道采砂,有力打击侵占河道、破坏河道水环境等行为。
推动水域岸线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
强化资源融合。在平乐—临济—夹关—天台等生态资源富集区域,以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项目为抓手,联动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以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为手段,统筹白沫江沿线茶、农、旅等产业有机融合;以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资源为支撑,系统推进白沫江绿道蓝网建设和夹关王店村、平乐禹王社区等幸福美丽新村打造,构建承载乡村美好生活的绿廊空间。
强化节点打造。以白沫江为脉,串联五龙湖节点的河岸汀州与白墙灰瓦,王店驿站节点景观生物萦绕的汀水步道等沿江70余处节点工程,绘制出一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图。
强化多元参与。坚持文化引领、清水立轴、蓝网为脉、产业植入、场景营造的策略,建设水、岸、绿、景、城五位一体的邛崃蓝网。组建成都市水美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片区开发运营商,统筹各类资源、政策和资金,以生态治理提升市场倾斜度,以产业开发增强价值转化力。推动现代水务与农业、经济、文化、旅游、体育有机融合,营造区域新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实现水生态价值转化。
来源:邛崃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