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酒源·名酒工业园·邛崃
首页·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成都日报》:优质“邛崃渔香米”新米上市
文章来源:邛崃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布时间:2017-10-12 10:16

金秋10月,行走在乡间,一块块新收割的稻田在阳光下散发着草的清香,稻茬间、水沟里时不时有鱼儿跃起又落下,家家户户的晒场上都是黄澄澄的稻子,处处是一派丰收景象。10月9日,记者从邛崃市获悉,今年该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渔香米喜获丰收,优质“邛崃渔香米”新米上市啦!

 

 

稻田综合种养   新米上市还能赚鱼钱

10月9日,记者来到邛崃市,感受新米上市的喜悦。地处成新蒲示范带的牟礼镇小塘村,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沉沉地垂着,前来收获的机声隆隆、一片热闹。沃垦农业负责人杨林均正向观摩的种粮大户介绍稻田养鱼的技巧等。现场,种粮大户周勇看得认真,早已尝到甜头的他乐呵呵地说,稻田养鱼仅卖鱼,每亩收入至少在1000元以上,今年扩大了规模,在200多亩稻田里养上了鲤鱼,眼看又可以再赚一笔了。

记者了解到,邛崃市在牟礼、固驿、冉义、羊安等镇乡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取得实效,目前种养面积上万亩。在邛崃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随处可见稻鱼、稻虾、稻鸭和谐共生的种养循环生产模式,稻穗沉沉、鱼肥鸭壮。

“传统农业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生产中,水稻种植主要是批量销售水稻为主,水产品主要是批量销售贩子或市场批发为主,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农业生产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据介绍,邛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首先在水稻品种上做文章,根据稻渔共生的水稻生长要求和水产养殖生活环境特点,组织相关水稻育种专家、水产专家成立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和农业科技公司,培育出适宜稻渔共生的独有优质水稻品种,再将“功能农业、健康农业”元素引入稻渔共生项目,特别是“微生物活性纳米硒”技术和产品,通过加工后变成生态优质自有品牌的渔香大米。

如今,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培育的“邛崃渔香米”新米上市了,“这个品种能做到只需栽插一次,可以多年连续收获,完全颠覆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据介绍,稻田养鱼,扣除鱼苗、租金以及人工费等种养成本外,每亩净收益达到6200余元。“与过去相比,每亩净收益增加了4900元。”

支持发展规模化稻田综合种养,目前也有许多鼓励政策。2015年推出的《邛崃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奖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到2017年,以邛崃市牟礼镇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周边回龙、冉义等几个乡镇,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已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农田面积达1万余亩,预计今年“邛崃渔香米”产量将达到700万斤以上,已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

 

 

做精品   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邛崃市种养‘渔香米’和农耕文化的可考资料非常丰富。比如临邛人清代翰林院大学士、著名学者伍肇龄‘几处渔粮春水绿,四垂云幕隐山青’的诗句,就是他回乡时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赞美邛崃的渔米稻香。”据介绍,因邛崃的冬水田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所以在丘陵和平坝地区,自古农户便有利用稻田养鱼的传统习惯。

在“精品农业”的理念下,邛崃开始做大“邛崃渔香米”产业。为了从源头保障“邛崃渔香米”的产品质量,邛崃市农林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会同当地镇乡政府,多次组织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先进科学技术和实际生产需求结合起来,多方征集意见,制定了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规范》,从选种、施肥、防病,到农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农业生产。

日前,邛崃市“邛崃渔香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办公室获得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标志着“邛崃渔香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介绍,下一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持续抓好申报工作,把“邛崃渔香米”打造成邛崃的一张新名片。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邛崃渔香米”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充分利用品牌知名度来带动发展渔香米精深加工,休闲垂钓、餐饮娱乐、观光等产业,打造 “邛崃渔香米”产业链。

如今,“邛崃渔香米”作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培育出来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全程可控、无污染、无公害,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蒸煮后米香淳厚、入口柔韧爽滑、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成都日报